靜電是在宏觀范圍內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的電荷。當兩種不同性質的物體相互摩擦或接觸時,由于它們對電子的吸力各不相同,在物體間發生電子轉移,使甲物體失去一部分電子而帶正電荷,乙物體獲得一部分電子而帶負電荷,如果摩擦后分離的物體是絕緣體,則電荷無法泄漏,停留在物體表面呈相對靜止狀態。
靜電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物質內部特征
(1)由于不同物質使電子脫離原來的物體表面所需要的逸出功有所區別,因此,當它們兩者緊密接觸時,在接觸面上就發生電子轉移。逸出功小的物質易失去電子而帶正電荷,逸出功大的物質增加電子帶負電荷。各種物質逸出功的不同是產生靜電的基礎。
(2)靜電的產生與物質的導電性能有很大關系,它們用電阻率來表示。電阻率越小,則導電性能越好。根據大量實驗資料得出的結論:電阻率為10120的物質最易產生靜電,而大于10160或小于109f)的物質都不易產生靜電。因此,電阻率是靜電能否積聚的條件。
(3)物質的介電常數是決定靜電電容的主要因素,它與物質的電阻率一起影響著靜電產生的結果。
(二)外部條件作用
1.摩擦起電
其主要表現形式除摩擦外還有撕裂、剝離、拉伸、撞擊等。在工業生產中,如粉碎、篩選、滾壓、攪拌、噴涂、過濾、拋光等工序,都會發生摩擦起電。
2.附著帶電
某種極性離子或自由電子附著在與大地絕緣的物體上,也會使該物體呈帶靜電的現象。
3.感應起電
帶電的物體還能使附近與它并不相接的另一導體表面的不同部分也出現極性相反的電荷的現象。
4.極化起電
某些物質,在靜電場內,其內部或表面的分子能產生極化而出現電荷的現象,叫靜電極化作用,如在絕緣容器內盛裝帶有靜電的物體時,容器的外壁也具有帶電性。
在接地良好的導電體上產生靜電后,靜電會很快泄漏到地面,但如果是絕緣體或接地不良,電荷則會越積越多,形成很高的電位。當帶電體與不帶電或靜電電位很低位的物體相互接近時,如電位差達到300V以上,就會發生放電現象,并產生火花。